江西一位患者,因被化学气体烧伤,在过去20年间,不得不两次接受眼科中最“走投无路”的手术——角膜移植手术,可结果都不如人意。
就在半年前,他决定再试一次,可他的勇气并没有感动上天,因为排斥,他的第三次角膜移植手术也宣告失败,视力未能保住。
何先生曾在化肥厂工作,20年前一次意外,双眼被高压化学气体烧伤。2010年,左眼病情恶化,接受了一次角膜移植,最后因排斥失败。2015年,不甘心的他又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结局依然没有给他惊喜,而且等角膜的过程也十分艰难。
全国目前角膜盲患者达400多万,并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其中重症角膜盲患者占10%,然而,由于角膜捐献量难以满足患者需要,目前我国每年角膜移植手术不超过一万例。
第二个角膜,何先生生生等了一年。
直到一年前,他决定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进行第三次角膜移植手术,可结果还是如此。
接连三次的手术失败,不仅给何先生带来了经济压力,还狠狠挫败了他的自信心,他想着,反正还有一只眼睛,能生活就好。
生活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直到一个月前的一天,何先生右眼感觉卡、痛、畏光、流泪,视力慢慢下降,短短一个星期,他的右眼视物吃力,只能看到手指在眼前晃动。
双目失明,让他再也坐不住了...
在辗转两地三家医院后,二月份,何先生的电话打到了米赫医疗。
经过诊断,李先生因受过化学伤,右眼角膜缘干细胞功能障碍,角膜自身修复能力极差,角膜溃疡导致角膜接近穿孔,导致视力降至0.02,因其眼睛基础条件很差,角膜移植手术难度、术后恢复效果很难预估,不适合再做角膜移植手术。
人工角膜是他的最后一线希望。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指把人工合成的透明材料植入眼部,替代患者病变混浊的角膜,恢复患者的光学通路,原理就跟为照相机换新镜头一样。
全球迄今为止比较成熟的人工角膜产品诞生在美国,名为波士顿人工角膜,但赴美做一次人工角膜移植术花费往往在10万美元以上。因为美国早就把本土人工角膜研发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导致国内对人工角膜的引进也有诸多制约。
如果能在国内研发生产、国内手术,患者的花费肯定要低多了。
国内倒是有一款同类型人工角膜产品,它完美得复刻了波士顿人工角膜,但也不可避免的复刻了它的缺点:需要在移植过程中植入供体角膜。
大家可能不太知道在移植过程中“植入供体角膜”意味着什么,首先,随着手术的增多,会加剧供体角膜缺少的形势恶化,中国每年的角膜受益人数与等待移植的人数总体不匹配,比例约为1:70,即70人中仅有一人能够得到角膜。其次,供体角膜的植入会引起排异反应,导致手术失败。因此,这款人工角膜产品在临床推广上面临着相当大的阻力。
就在大家都觉得复明无望的时候,去年12月份,我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米赫人工角膜获批上市,药监局的官方通知一经发出,便引得各大媒体争相转发,在网络中掀起了一股热潮。
何先生的朋友看到这则消息,便告诉了他。
米赫人工角膜采用人造材料制成,无需供体角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角膜供体稀少的现状,在国内是有开创性的意义的。
另外,产品的安全性和复明效果也在以往患者的复明视力中得到了保证。
思及此,何先生才决定“背水一战”,结果一战成功。
二期手术后,何先生眼部疼痛感觉消失,角膜透明,视力明显恢复到0.3,超过世卫组织的脱盲标准。
随着米赫人工角膜在人工角膜领域的发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何先生”重见光明,以往传统角膜移植术禁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也能得到新的途径,这一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