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角膜:解决盲人的困扰,打造一个没有盲人的世界

2022-04-24

对于失明的人来说,不仅是视觉这一单一器官功能的损失或丧失,他还严重改变并重新组合了他们的心理活动。盲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有着一般人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其他独特的心里表现,从盲人自身来看,由于视觉丧失的程度以及残疾发生的时间(先天失明或后天失明)的不同,他们的心里状况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表现:

 

l孤独感:盲人由于行动受限,又看不到自身行为的后果,因而总是很被动,他们不能像健全人医院看电影、外出娱乐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怕给人添麻烦、不愿与人交流,长期呆在家中,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悠然而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l自卑感:由于生理缺陷,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遇到的困难都比普通人多,又得不到正确的帮助,甚至会遭到歧视与嫌弃。整个社会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发挥自身价值的机会,不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屡屡失败使得他们有一定的自卑感。

l内疚感:因为自理能力较差,需要家人的照顾,有时会觉得给家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无法回报家人,为人父母的盲人更会因为自己无法帮助孩子而产生强烈的内疚。

l依赖和反复无常:因为盲人在生活上一般能够得到一些关怀和帮助,且因为是盲人,家人也都事事包办,使得盲人缺乏自理能力,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还有部分盲人把帮助当作理所应当,喜欢别人的同情与保护,过于依赖,不能独立做事。

l片面和猜疑:由于视觉障碍,感知事物不完整、不准确,所以往往出现主观性和片面性。猜疑心,不相信未经亲身经历的事,容易造成主观成见。

 

盲人群体的生存状况是我国政府和社会长期关注的课题。中国盲人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上千万盲人,数量居世界第一,是残疾人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群体。因此,为了丰富盲人的生活及自理能力,市面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盲人产品:导盲棍、导盲犬、盲人手机、盲人专用的导航鞋、盲人手表、盲人茶具、盲人象棋、盲人魔方等等。而上述产品都是间接的解决盲人的生活乏味、及固定出行的方案。

 

image.png

 

那么盲人最需的是什么呢?尤其是后天致盲的患者一定是迫切的想要复明,想要跟健全人一样生活,看一看这个世界。对此,根据自身的眼部条件可选择角膜移植等治疗方案,而角膜移植需要供体角膜,供体角膜的匮乏,致使我国每年仅实施8000例角膜移植手术,而角膜盲患者缺高达400万,大部分患者只能漫长的等待。

 

image.png

 

因此,人工角膜也是一直以来眼科专家研究的课题,而北京米赫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经过20多年的研发,于2021年底成功上市米赫人工角膜,该人工角膜适用于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的双眼角膜盲患者,包括角膜移植失败,化学伤、热烧伤、爆炸伤等引起的严重角结膜瘢痕血管化,眼睑闭锁,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teven-Johnoson综合征及瘢痕性类天疱疮),终末期干眼引起的角膜盲及Boston人工角膜移植失败等患者。米赫人工角膜的上市,为角膜盲患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解决盲人的困扰。人工角膜有望打造一个没有盲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