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圆锥角膜,大部分人可能是一脸懵逼。但说起近视和散光,估计大家都不陌生。可你知道吗?三者之间其实存在一定的联系:圆锥角膜发病时常表现为视力进行性下降和不规则散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是去检查视力,结果却被确诊为圆锥角膜。
角膜像圆锥的一种病
重则可致盲
圆锥角膜,顾名思义,是以角膜中央或旁中央扩张变薄并向前呈锥形突出为特征的一种眼病,是我国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 侵删
其实圆锥角膜发病率并不高,全球发病率也仅在0.05%~0.23%之间,可依然另很多人崩溃,一方面,圆锥角膜多见于青春期前后,青少年大多在父母和学校的羽翼下长大,没有太多成熟的经历;另一方面,对于圆锥角膜,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适当的干预
对治疗圆锥角膜还是很有用的
虽说圆锥角膜不能根治,但是适当的干预治疗还是很有必要的。
圆锥角膜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包括宣传教育和预防治疗、框架眼镜治疗和角膜接触镜(RGPCL)治疗。
咱们先来说一说宣传教育治疗,关于这一条,我只想说4个字:不要揉眼!
目前来讲,圆锥角膜产生的病因尚未可知,但是要注意,危险因素可是包括揉眼的。
因为用力揉眼会拉伸角膜薄弱区域,使角膜受力部分变平或凹陷,没有受力的部分变陡峭,进而引起角膜胶原纤维的扭曲。
同时角膜被揉眼产生的压陷力与眼压升高产生的膨胀力剧烈挤压,胶原的正常产生及排布受到干扰,最终使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受到影响。
另外,揉眼会使角膜对形变的敏感性增加,这可能与角膜温度升高有关。角膜上皮温度为33.7℃,血液温度为38℃,揉眼时结膜被压在角膜上摩擦,角膜上皮温度升高。而眼部主要通过血流降温,所以无血管的角膜散热较慢。
与中央角膜相比,靠近角膜缘血管的边缘角膜温度相对较高。胶原结构的生物力学特性与温度密切相关。揉眼的机械作用力和较高的角膜温度会影响胶原的正常排布,二者共同促进角膜形变。
一句话总结:少揉眼,有危险。
佩戴框架眼镜也是可以在圆锥角膜治疗中产生积极作用的,但框架眼镜只适用于以下圆锥角膜患者:
① 初发期或完成期1级:矫正视力≥0.5;
② 前表面角膜曲率<53.0D;角膜厚度>400um;对矫正视力满意。
也就是说:框架眼镜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雪中送炭着实做不到。
如果框架眼镜拯救不了,那就只能通过戴角膜接触镜恢复一部分视力,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角膜接触镜并不能减缓或阻止角膜扩张进展,戴或不戴,圆锥角膜都会发展。
还有一点,角膜接触镜还挺贵的。
当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手术治疗适用于应用非手术治疗方式获得良好矫正视力,但不能耐受配戴或不能长时间舒适配戴的患者。圆锥角膜的手术治疗分为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和角膜移植两种。
角膜胶原交联术(CXL)通过增加角膜胶原纤维之间的化学链接,提高角膜基质的硬度和强度,从而控制或延缓圆锥角膜或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异常隆等扩张性病变进展。
注意!想要做这个手术,原则上角膜最薄处的厚度>400um,角膜中央无瘢痕;年龄不超过40岁。
此外,由于角膜胶原交联术后会出现如感染性角膜炎、角膜雾状混浊、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干眼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最后,当圆锥角膜进入完成期(出现典型的圆锥角膜症状,视力进一步下降)或瘢痕期,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术,比如部分前板层角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好啦,今日关于圆锥角膜的讨论就结束了,大家有其他圆锥角膜的问题可以私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