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病是主要的致盲因素之一,目前治疗角膜病致盲的有效方案当属角膜移植。但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导致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危险因素和预警症状这篇文章中我们讲过,临床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诊都很重要。一旦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立即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66%的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可以逆转。
但是如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后好久才治疗,那么,绝大多数患者都逃脱不了【植片功能失代偿】。如果发生1次免疫排斥反应之后,还不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那么下一次免疫排斥反应很快就会发生。
因此,一旦角膜移植排斥了,除了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随诊,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通过研制新的免疫抑制药物来解决这一难题。随着移植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这一领域在不断更新。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角膜移植抗排斥药物【前三名】,排名不分前后。
第一名
糖皮质激素
角膜移植患者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吧?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排斥药物,可以在局部和全身应用,治疗角膜移植术后出现的排斥反应,可以减少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影响 T 细胞激活及细胞间的免疫黏附作用。
常规角膜移植术后就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眼液滴眼,抑制术后炎症反应,预防植片排斥反应。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可以频繁滴眼,具体用法和用量需要由医生判断。
第二名
环孢霉素A
环孢霉素A是从多孢霉菌和柱孢霉素的代谢物中分离提取的一种强效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抗排斥疗效较强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无效或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以使用。
环孢霉素A主要作用于抗原识别的早期阶段。动物实验表明,眼局部低剂量的环孢霉素A可以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加大局部用量,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角膜植片的免疫攻击。
环孢霉素A还用于眼科干眼症的治疗,而且有一定疗效。
第三名
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FK-506)是放线菌属筑波链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具有高度脂溶性,水溶性极低。
在器官移植领域,这个药是目前唯一能取代环孢霉素A的一线抗排斥药物。甚至有学者证明,0.5%他克莫司眼液早期应用预防兔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效果优于1%环孢霉素A眼液。
只是,他克莫司的全身应用可引起肾毒性、神经毒性以及高血糖。而且有报道称他克莫司滴眼给药途径对高危角膜移植后,内皮层排斥反应的长期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总结
目前应用于治疗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但是这个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其它的全身副作用。
因此,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应用于角膜移植术后,只能短期控制炎症反应以及角膜移植急性排床反应。一旦病情控制,要缓慢减量停药。
环孢霉素A及他克莫司都作用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可用于预防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但是,环孢霉素A及他克莫司的全身使用都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最好是局部用药,但是用多少、什么时候用需要医生判断。
本文参考文献:
①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治疗 刘祖国邹文进
② 免疫抑制药物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_董莹
③ 抗角膜移植排斥防治研究进展_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