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戴上护目镜,植物上的真菌通通闪开!

2022-09-27

文章开始前,大家先欣赏几张从太空俯瞰中国农田的美图吧!


11.jpg


富饶的北大荒黑土地上的万亩稻田


22.jpg


双鸭山水稻种植基地


33.jpg


斑斓梯田


44.jpg


黄土地上五彩斑斓的梯田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到一年丰收时。9月23日秋分,我国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这一天,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从播种开始的期盼,到颗粒归仓的喜悦,是秋天对人们勤劳耕耘的犒赏。

55.jpg

只是,大家要注意,这个天赐的犒赏有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在这个“非常”时节,有两个“隐形杀手”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一是阳光中的紫外线。长时间被紫外线照射,容易引起“白内障”,看物就像雾里看花,严重的话什么也看不见;第二就是谷粒、谷壳、草屑等异物,在收割、脱粒、风晒时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眼外伤,进而形成真菌性角膜炎

66.jpg

何为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真菌致病的感染性角膜炎,多见于农业劳动者,致盲率较高,20世纪70年代之后其发病率明显升高。到底高到什么地步?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有学者选取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72例(572眼),来分析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77.jpg

结果显示,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要患病人群共332例(59.1%),植物外伤是其主要致病因素,而镰刀菌属是主要的致病菌属。镰刀菌属普遍存在于农作物及土壤中,秋收季节,男性农民接触农作物及土壤的机会增加(9~11月份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就诊高峰期,共248例,占全年的44.1%),这导致该类人群在该季节患真菌性角膜炎概率升高。

为分析荆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感染特征和临床治疗转归等,为本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有学者收集2015-01/2020-07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就诊并病原学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176例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真菌菌种鉴定结果、药物敏感性及临床治疗经过及转归等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荆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男性,多为农业劳动过程中角膜外伤后导致,以镰刀菌及曲霉菌多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及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为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有学者对2001~2011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08例(50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

88.jpg

结果发现:50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农民437例,占比86%,50%有角膜外伤史,其中植物划伤147例(29%)。

综合以上数据,结合其他论文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发病原因分析,说明: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患病人群为农民,主要发病原因为农作物接触或外伤史。

因此,大家在干农活时一定要加强自我保护,戴副护目镜是最简单、直接的保护措施。像这种几十块钱的护目镜,能替你阻绝绝大部分危险。

99.jpg

而且,护目镜这个东西,就算不干农活,日常生活中也有可能会用到。

疫情期间,护目镜可以防飞沫、唾沫飞溅进入眼中;骑行时护目镜可以防粉尘、铁屑、碎石等细小尖锐物飞溅;平时护目镜还阻隔紫外线以及焊接时强光对眼睛的伤害。

最后,如果眼睛不慎被农作物划伤,出现疼痛、流泪,发红发痒,视力下降或伴有畏光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导致视力损伤不可挽回。


本文参考文献:

① 《真菌性角膜炎诊治新进展》韦振宇,梁庆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100005

② 《荆州地区真菌性角膜炎176例临床分析》伍志琴,王晓琴,陈瑶,苏凡凡

③ 《真菌性角膜炎的回顾性分析》姜钊,赵桂秋,高昂,陈文俊,林静,胡丽婷,车成业,王谦

④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及其预后陈懿,冉莉君,徐燕,黄陆东晗,邓春霞,郑莎,刘华 厂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重庆 400042

⑤ 《浙南地区外伤性真菌性角膜炎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金丽丽,郑美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检验科温州325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