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角膜术后都用什么药?

2022-10-24

人工角膜是为取代混浊角膜组织,用异质成形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通过手术植入患眼来获得一定的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款人工角膜的产品设计不同,致使它们的术后用药和护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尤其是针对领扣型人工角膜和米赫人工角膜,无论是用药还是护理都存在明显差异。那么,两者预后到底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1.jpg

总体上讲,两者术后用药有两点不同,术后护理有一点不同。

用药

○ 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需要长时间局部应用抗排斥反应滴眼液

○ 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只需长期给予人工泪液(每天4~6次,根据眼表情况可减少用药次数。),以维护眼表稳定

○ 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需要长时间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 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可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护理

△ 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持续佩戴大直径角膜绷带镜,并且佩戴防护眼镜。

22.jpg

△ 而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只需佩戴防护眼镜。

明明都是人工角膜,为什么预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接下来咱们就一条一条分析一下。

首先,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为什么需要长时间局部应用抗排斥反应滴眼液?根本原因是它在手术过程中植入了供体角膜。

大家都知道,同种异体的角膜相遇,很有可能会引发一场“大战”,也就是相互排斥。而且针对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眼表情况较差的患者来说,排异可能性更高,所以必须使用抗排斥反应药物。

而米赫人工角膜采用人造材料制成,无需供体角膜,自然不用担心排异的问题,只需要给予人工泪液,提高眼表的稳定性。

其次,领扣型人工角膜术后还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中国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专家共识(2021年)》中明确写道:局部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天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每晚1次。术后2周改为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每天4次,每周减量1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改为隔晚1次。术后1个月改为0.1%氟米龙滴眼液,每天4次,逐渐减量,根据眼部情况维持每天1次或隔天1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改为每周2次。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可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33.jpg

此外,领扣型人工角膜还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情况,全身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3天后改为口服多西环素。用量为每天1次,100 mg/次,建议应用3~6个月,每3个月检查1次肝功能。

多西环素抗菌谱广,用于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感染,可以预防恶性疟疾和钩端螺旋体感染。

领扣型人工角膜术后之所以要改为口服这种药物,还是因为领扣型人工角膜在植入过程中使用了供体角膜,为了抑制供体角膜融解,就需要口服多西环素。如上文所说,米赫人工角膜是纯人造材料制成的,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接下来说一说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术后,患者为什么需要持续佩戴大直径角膜绷带镜。

《波士顿型人工角膜的临床应用》中提到:患者术后需佩戴软性镜片,以防眼部水分蒸发减少人工角膜的凹陷,从而减少供体角膜坏死和溶解的可能性。简单来说,还是因为手术中植入了供体角膜植片。

领扣型人工角膜和载体之间是一种紧密的镶嵌关系,同经典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机制不完全一样,所以特别强调术后终身用药、护理,比如佩戴角膜接触镜、防碰撞、防外伤之类的。当然,米赫人工角膜移植术后也需要注意护理,但是方式很简便,无需过度担心。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按医嘱长期用药非常重要,一定要掌握点眼药的正确方法和药物的保存方法。药瓶的开口不要接触到任何东西包括眼,以免滴眼液受到污染,引起术眼受伤或感染。出院后可以采用助视器来改进自己的视觉活动能力,比如老人用手机、大字号的印刷品,改善照明阅读用支架、家庭装修提高颜色对比度等。

最后,针对人工角膜移植手术,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外,要重点堂握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和家属要意识到坚持终身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防碰撞、防外伤、按医嘱复诊做相关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使继发性青光眼、炎症反应、人工角膜前后膜的形成等并发症能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延长人工角膜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