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角膜小课堂”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角膜一旦受损导致角膜病,后果将会无限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么,角膜病因何而起?临床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呢?今天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引起角膜病的原因可能是角膜邻近组织疾病对角膜病的影响。
例如急性结膜炎可能会引起引起浅层点状角膜炎;巩膜炎可能会导致硬化性角膜炎;色素膜炎也可能会引起角膜炎;眼睑缺损合并睑裂闭合不全时,还会发生暴露性角膜炎等。
例如结核、风湿、梅毒等引起的变态反应性角膜炎。全身营养不良,特别是婴幼儿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角膜软化症,以及三叉神经麻痹所致的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等。
此外还有原因不清楚的蚕蚀性角膜溃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③ 外伤与感染
外伤与感染是引起角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当角膜上皮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的损伤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就趁机而入,发生感染。
演员吴磊在拍摄时眼睛被炸伤
侵入的致病微生物既可来源于外界的致伤物,也可来自隐藏在眼睑或结膜囊内的各种致病菌,尤其慢性泪囊炎,是造成角膜感染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① 球结膜水肿
严重的角膜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球结膜水肿。
② 睫状充血
当角膜发炎时,角膜缘周围睫状前血管网扩张和充血,称睫状充血。当结膜及睫状充血同时出现时称混合充血。
③ 角膜混浊
由角膜浸润、水肿或溃疡引起。
④ 角膜新生血管
在角膜炎症或溃疡的病变过程中,充血的角膜缘周围毛细血管网伸出新生的血管支侵入角膜时,称角膜新生血管。
上皮下新生血管,来自浅层血管网,呈树枝状,色鲜红,与结膜血管相连。前基质新生血管起源于深层血管网,后基质的新生血管来自虹膜动脉大环和放射状虹膜血管伸到角膜缘的分支。深层新生血管呈毛刷状,色暗红。
在炎症期,角膜新生血管很容易看到,炎症消退后,存留在相对透明角膜上的新生血管,仅存管腔没有血液,名叫影子血管,较难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角膜新生血管,一方面可使角膜失去透明性,另一方面使角膜组织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由不参与整体组织的免疫赦免状态,到参与免疫反应,因而可能导致角膜移植时的排斥反应。
医生检查
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确定致病因素非常重要。
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常常会问你:有没有角膜刺激症状及外伤史?局部和全身是否用过皮质类固醇?有没有慢性泪囊炎、内翻倒睫等眼病及有关的全身疾病?
之后医生会为你做一个相应的眼部检查:如果刺激症状严重,可能会先滴表面麻醉剂后再检查。对于角膜表层损伤,荧光素染色法则很容易查见;此外,医生也有可能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查看你的角膜病变部位和形态;当然,有时还会对你进行角膜知觉检查和泪液分泌功能检查等。
角膜病的治疗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并进行治疗。
① 消除诱因。顾名思义,就是先把“危险人物”消灭,比如睑内翻,倒睫、慢性泪囊炎、结膜炎等。
② 控制感染。针对致病微生物,医生会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眼药水或眼膏点眼,可能一药单用也可能是联合用药。
③ 散瞳。凡有巩膜刺激症状,如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及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均应散瞳。常用散瞳药为0.5~3%阿托品及眼膏;必要时可结膜下注射散瞳合剂。
④ 热敷。用湿热敷法,可使眼部血管扩张,促进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刺激症状,促进炎症吸收,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每日可热敷2~3次,每次15~20分钟。
⑤ 皮质类固醇的应用
只限于变态反应性角膜炎或角膜溃疡愈合后,角膜基质仍有浸润及水肿时应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损伤或角膜溃疡,原则上禁用皮质类固醇,以免促使溃疡恶化,或延缓上皮损伤的愈合。
⑥ 包扎
用无菌纱布将患眼遮盖,可避免光线刺激,减少眼睑对角膜表面的磨擦,保护溃疡创面,可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继发感染。还可戴用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但对伴有结膜炎和脓性分泌物多者禁用。必要时可戴有色眼镜。
⑦ 支持疗法。可用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E和A、D。
角膜病是引起视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使透明的角膜出现灰白色的混浊,可以使得视力模糊、减退,甚至失明。角膜病早期,如果能及时准确的治疗,可以治愈。但如果病变严重或反复发生,则使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此时唯一的治疗办法只有角膜移植术,将已经混浊的角膜去除,换上透明的角膜,患者才能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