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角膜是如何征服角膜新生血管的?

2022-04-02

说起【角膜新生血管】,相信了解过角膜移植的朋友都清楚。

正常角膜无血管状态是维持角膜透明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如果角膜发生水肿、组织疏松、感染、外伤、免疫排斥反应或其他病理因素情况时,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便可以向角膜内长入形成角膜新生血管。


 2.1.png


 新生血管分为浅在性和深在性,角膜病变为浅层时,在前弹力层有新生血管,这是结膜血管的延长,呈树枝状分枝。病变在角膜基质层时,深层有新生血管,这是巩膜血管的延伸,如扫帚状侵入。


血管新生带来了什么?  


血管新生是机体对疾病或外伤的一种防御机制,但同时,它也会破坏角膜正常微环境,从而破坏眼前节生理免疫赦免状态,是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


2.2.jpg


不夸张的讲,新生血管一旦出现,就会让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角膜移植的朋友们颤三颤。

2.3.png

可是,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曾说过,万物万事都有两面性。

角膜血管新生对于角膜移植来说可能是噩耗,但对于人工角膜移植来说,却是【天赐的恩惠】。


新生血管减少角膜溶解  ——  帮助人工角膜维持稳定 


我国有 400余万角膜盲患者,角膜盲是我国第 2 位致盲性眼病,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法,超过 80% 的角膜盲患者可以通过常规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但是,临床还有约 15% 的高危角膜移植患者,常规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唯一的复明希望。


2.4.jpg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与角膜移植不同,人工角膜支架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有良好的血管化角膜条件,新生血管化的角膜植床对于人工角膜植入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人工角膜来说,角膜溶解是影响它长期解剖安全性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比如AlphaCor人工角膜,虽然病理学结果表现出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Hicks等对322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基质溶解率高达27%,其中65%导致人工角膜脱出。

如何解决宿主角膜溶解、植入物脱出或不稳定依然是人工角膜的研究重点。

2.5.jpg

而角膜新生血管能为细胞的增殖和迁徙提供良好的微环境,还可以促进细胞增生与胶原合成,减少术后角膜溶解及人工角膜的排出率。

与此同时,人工角膜植入术后适度的炎性反应所释放的各种因子可以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活化角膜细胞并向支架孔隙内生长作用,有助于人工角膜维持稳定。

此外,有关角膜移植的研究也表明,新生血管的存在并不妨碍组织愈合,相反,愈合早期出现的肉芽组织(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可以加速愈合过程。

在人工角膜移植的过程中,移植排斥只不过是因为新生血管的存在提供了供体抗原与宿主淋巴细胞接触的机会。

 结语 

在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不只是那80% 的角膜盲患者可以复明。米赫人工角膜的上市,也将帮助临床 15% 的高危角膜移植患者重见光明。


米赫1.jpg


如今,米赫人工角膜已经完全可以摆脱缺乏供体角膜、移植成功率低等难题,给所有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的双眼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