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大多数角膜盲都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术得到复明。随着眼科设备和器械的不断完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成功率已达85%以上,未成功的手术大多是由排斥反应所致。
尤其是是血管化角膜、大植片移植、植片偏中心以及结角膜化学伤等病人,术后因排斥反应致手术失败者高达60%以上。近年来,国际眼科界把这部分病人称为高危角膜移植病人。
那么导致角膜移植的高危因素有哪些?除了角膜移植,他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复明吗?
——
导致角膜移植的高危因素大致分为5个。
❶
角膜新生血管化
角膜新生血管化是高危角膜移植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因素。造成角膜新生血管长入,往往是角膜晚变期单疱病毒感染晚变期,眼化学性伤(尤为碱烧伤后),严重的干眼症等。
众多的研究已证实,血管化植床既增加术后的排斥反应率,又降低植片的存活率。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与术后的排斥反应成正相关。据统计,严重新生血管化的植床免疫排斥致移植失败率高达60%以上,而无血管的角膜植床术后的排斥率仅0~10%。
❷
多次移植失败
第一次角膜移植失败后再行移植,失败率在25%以上,次数越多失败率越高。但造成排斥失败的确切机理并不十分明朗。很多人认为,病人的免疫监视系统对非自身的HLA抗原更加敏感。
❸
双侧穿透性角膜移植
研究者以往认为双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人是高危病人,在临床上行双侧移植的病人接受的供体植片所带的HLA抗原是不同的,这对全身免疫系统一定会产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
❹
大植片与偏中心移植
在无血管的中央角膜被认为是角膜移植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大植片、偏中心增加了植片与角膜缘血管的接触机会,这样大大增加了排斥反应率,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植片大小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由于每位专家选择统计的病例不同,难以得出一个一致性的结论,如在选择大植片者,往往是严重感染或伴有其它眼部并发症,而导致术后失败。
除免疫反应外,虹膜前粘连、继发性青光眼、植片再感染等也是不可分割的原因。而偏中心移植病人也往往是术前角膜病变靠近角膜缘部位,有时还伴有其他病变,手术失败的原因也较复杂。
目前临床上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共识,在角膜中央区,移植片小于8mm是比较安全的。
❺
输血、怀孕、免疫接种和其它移植者
以往认为接受过输血者或孕妇是高危角膜移植病人,因为这些病人输入的血细胞或胎儿因素,使得全身免疫系统处于一种致敏状态。但又有学者持否定意见,目前尚无定论。
研究者对5例术前曾接种流感和肝炎疫苗的病人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在24小时到8周内全部出现排斥反应。另一组研究者曾对1例行皮肤移植的病人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周内移植片发生急性排斥。有人认为这是全身免疫系统预先被致敏,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已在葡萄膜沉积。
——
总之,高危角膜移植病人术后的排斥反应,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眼科界颇为棘手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人们解决了高危移植的免疫问题,人类使用异种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时间也就为期不远了。
当然,现如今随着米赫人工角膜的上市应用,高危角膜移植病人复明也不再是难题。
上周有两位患者已在解放军总医院完成米赫人工角膜的二期手术,其中,因免疫系统疾病致盲的患者视力由术前的0.3涨到术后的0.8,另一位因碱烧伤致盲的患者术后视力已经达到1.0。
足以证明,米赫人工角膜为传统角膜移植术禁忌症患者(也就是所谓的高危角膜移植病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如果屏幕前的您或者家人朋友是角膜移植高危病人,可以拨打米赫医疗的官方客服电话:400-111-8801,将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