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建文,原北京市政协委员、汇文中学教师。“文革”的时候,因为药物过敏引发的后遗症造成角膜严重病变,这一病就是三十多年,虽然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但是到了1999年我完全失明了。之后我做了三次角膜修复手术,每次都因为各种排异反应而手术失败,直到2007年双眼完全失明,也不可能再有角膜修复的机会。因缘际会之下通过同仁医院的邹主任介绍我来到了301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我可以做人工角膜手术,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签下了手术同意书并在2010年9月28号做了手术,术后右眼视力达到0.4。
中国有句老话“眼为心之苗”,人的眼睛一瞎了,心苗也就不旺了,我的心态还算好的,心里一直抱着以后还能看见的想法,一直在那扑腾地找寻着,老天待我还真不错,让我成功完成人工角膜手术。当打开纱布确定我能看见的时候,我高兴得立马赋诗一首:“命运多舛当面对,双目失明究可哀。人工角膜降福音,复明梦真乐开怀。”
在我看来人工角膜是有局限性,但是这种局限性是可以自我调节的。例如视野只有45度角这个问题,您可以脖子多转动一下啊;很多人反映立体感差,本来立体成像就需要双眼合作完成,现在只做了一只眼睛的手术,立体感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对于黑地看不清、亮地有光圈这个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更简单,亮的地方戴墨镜,黑的地方拿手电,这样我就简简单单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我是搞教育的,三年看不到东西,我闷得慌啊。所以复明后我从心里感谢医生和人工角膜的研发人员。复明,就是我们盲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