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移植手术是人类历史上比较成功的组织移植手术,其成功率可高达 95%。但随着角膜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术后仍有较多的角膜移植片发生混浊,不可逆的移植片水肿将导致移植失败。
其中,最令医生棘手、也最让患者担心的问题是术后植片发生无菌性溃疡、融解甚至穿孔。
实际上,无论是穿透性角膜移植,还是板层角膜移植,治疗性或光学性的角膜移植,亦或是人工角膜都有可能发生术后植片融解。
例如Boston I型人工角膜需要角膜植片做载体,后期植片存在无菌性溶解可能,严重时会导致装置脱出,感染,和视力丧失。尤其是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解剖失败率更高。
那么,究竟是哪些危险因素使得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发生融解呢?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首先是高危植床。它发生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达 40%~65%。高危植床由于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角膜新生血管化),非常容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导致植片基质坏死、融解,甚至穿孔。
第二个是术前存在干眼。干眼患者由于泪液缺乏、泪膜不稳定或无泪膜,角膜也会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这些患者如果进行了角膜移植,术后很容易发生植片坏死、融解。常见的病变如眼表化学性或热烧伤、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
第三个是风湿相关疾病。风湿相关疾病有很多种,能够引起眼部病变者包括类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eiter 综合征等;血管性疾病如 Wegener 肉芽肿、结节性动脉炎、多形性红斑等;结缔组织病如复发性多软骨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类风湿关节炎
这些患者约70%合并泪腺分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自发性角膜融解症,合并虹膜炎、坏死性巩膜炎等。这类患者如行角膜移植术,也很容易发生植片坏死、融解,有的甚至发生植床融解。
第四个是移植物抗宿主病:全身的大器官移植都可能会引发排斥反应,导致全身移植物抗宿主病,涉及眼部反应的以骨髓移植较为常见。(详见:骨髓移植后,角膜移植后可能会排异!)
骨髓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眼部常见表现为干眼、角膜上皮缺损、溃疡、角膜坏死、融解甚至穿孔、葡萄膜炎等。
第五个是三叉神经麻痹:也就是角膜缺乏感觉神经支配。这样的角膜可能发生上皮脱落、基质融解,甚至造成穿孔。
许多眼部及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可以造成角膜感觉障碍,最常见的就是眼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第六个是眼睑闭合不全:三叉神经麻痹、眼睑外伤、先天性眼睑缺损、甲亢等眼部及全身性疾病都可以造成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失去眼睑的保护而暴露在空气中,可引起角膜上皮干燥、脱落、溃疡甚至融解。
眼睑闭合不全患者角膜移植术后易发生植片上皮缺损、溃疡,甚至基质坏死融解。
那么,角膜植片一旦发生融解,应该怎么治疗?
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融解的病因不同,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比如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在植片融解时尽量慎用,因为它除了免疫抑制作用外,也能激活胶原纤维溶解酶原成为溶解酶,加速植片融解)、肝素(可以延缓植片融解的速度)、胶原酶抑制剂(可以减轻或抑制植片的融解)或者抗生素(有利于融解的愈合)。
植片融解后,如果通过保守治疗无效,植片融解进展而且有穿孔倾向或者已穿孔的患者,需要再次行角膜移植术。根据病变范围、深度选择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必要时可以采用人工角膜移植。
米赫人工角膜由镜柱和支架组成。适用于角膜移植手术难以成功的双眼角膜盲患者,包括角膜移植失败,化学伤、热烧伤、爆炸伤等引起的严重角结膜瘢痕血管化,眼睑闭锁,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瘢痕性类天疱疮),终末期干眼引起的角膜盲等,总之,米赫人工角膜的出现为传统角膜移植术禁忌症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不仅如此,产品采用人造材料制成,无需供体角膜,不仅缓解了我国角膜供体稀少的现状,还避免了排异反应的发生。可以这样说,植入米赫人工角膜之后,再也不用做二次手术。
分体式设计及分期植入的手术方式,使得产品与周围角膜组织锚定;人工角膜镜柱采用螺纹结构旋入支架而固定在患者眼部,植入手术对患眼造成伤害的风险大大降低,提高了产品的在位率。如果屏幕前的您或者亲朋有需要的话可以拨打米赫医疗的光明热线:400-111-8801。
(图源网络,侵删)